• 首页
  • 党建要闻
  • 权威声音
  • 廉政建设
  • 企业动态
  • 支部建设
  • 先进典型
  • 理论园地
  • +
  • 老干工作
  • 知识问答
  • 在线学习
  • 党建课堂
  • 党员信箱
首页 > 党建要闻 > 党建要闻 > 正文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加减之间,当好国企改革推动者

发表时间:2018-06-12 15:55:29 编辑:毛乐

编者按:当前,各企业正按照省国资委党委部署深入开展“千名书记讲党课”活动,现选登部分优秀讲稿,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加减之间,当好国企改革推动者

  湖南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选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今天讲党课的题目是《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小标题是:加减之间,当好国企改革推动者。

  2016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作出重要指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湖南国资公司作为全省深化国企改革的平台和抓手,理应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顺势而为、谋势而动、乘势而上,用加减之间的小算法,做好国企改革的大文章。

  下面,我结合湖南国资公司作为国企改革推动者的实践和个人体会,从三个方面汇报湖南国资公司国企改革为什么改、国企改革往哪里改、国企改革怎么改。

  一、国企改革为什么改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改革的历史。1978年文革十年动乱结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国有企业百废待兴。在这个历史关口,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果断将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历经40年的风雨历程。第一阶段: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1978-1984年),承包责任制走入国人视野,石家庄造纸厂的马胜利成为国企承包第一人,缔造了“一包就灵”的神话。第二阶段:两权分离、政企分开(1985-1992年),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大批国企通过出售或MBO(管理层收购)变身民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北京天桥百货发行股票,柳传志创业联想集团。第三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战略性重组(1993-2002年),中央提出法人财产权概念,国务院确定100户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第四阶段: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调整(2003-2013年),中央提出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3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挂牌成立,国有企业间兼并重组,数量减少到11万多家,央企减至113家。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序幕。

  回顾国企改革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从国资监管到分类改革,一路曲折探索,一路砥砺向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部署,改革不能停歇,只有日日新、又日新,才能跟紧时代步伐,符合发展规律。

  从哲学层面看,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自然界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人类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等,都揭示了一个普遍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改革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毛主席说过,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实际上就是批判的、改革的哲学观点。解放生产力是永无止境的,国企改革也应永不停歇。

  从国学层面看,《易经》的八卦、十翼、太极,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存在的发展规律,无穷如天地,终而复始;循环之无端,孰能尽之?益卦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喻示“势愈强、雷愈响”,变通趋时方能把握时机。《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必须尊重并遵从客观规律,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战国改革家商鞅提出“不法古,不循今”,韩非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都主张锐意改革,反对因循守旧。这些国学经典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在变化中更替,流水不腐,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前进史就是一部改革史,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来达成。

  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能从德国小镇走向世界,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成为指引全人类求解放的“千年”理论,根本原因就是具备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承、摒弃、补充并总结了全人类文明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个飞跃”的人间奇迹,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规律的认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二、国企改革往哪里改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段重要论述,就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前进方向,归纳起来就是“1234”:实现“一个目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聚焦“两大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达到“三个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突出“四项工作”,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三个方面:

  坚定改革的前进方向。要当好国企改革的推动者,首先就要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核心要义有正确认识:就是以党的建设带动国企改革发展,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通过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经营授权机制、资本带动和健全制度,来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我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国资监管职能,都是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这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践行改革的本质要求。本轮国企改革与上一轮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更加注重精准性。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以问题为导向。我们这轮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重点改哪里。要充分汲取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发力。二是更加注重规范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国有企业作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主体,必须先定规则再改革,于法有据搞改革。上一轮国企改革因为缺乏顶层设计、改革标准不一导致了改革的反复、遗留了大量问题,一定要引以为戒。三是更加注重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国企改革涉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只有与其他各项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同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一轮国企改革一定要注意系统性,进一步强化改革政策之间、措施之间、工作之间的衔接配合和协同发力。四是更加注重公平性。要坚持阳光透明,政策、方案、措施、过程要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决不让改革的红利成为个人的私利。

  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是激发企业活力,调动企业家和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要紧扣国有属性和市场属性,着力解决好前提问题、路径问题、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前提是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没有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没有简政放权,没有放管服,国有企业都不可能成为市场主体。我们要激发企业活力,首先要让企业回归市场主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三个转变”(由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由事前审批向事前、事中、事后协同监管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向清单式、章程化管理转变),让企业回归本源。路径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的公司治理主要还是依照《公司法》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形成规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规范公司内部治理,依法落实董事会责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引入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是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核心的问题,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员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管理人员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落实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的法定权利,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求,激发人才活力。关键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国企改革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主角。要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同时稳步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立激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市场化分配机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三、国资公司改革怎么改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国资公司应改革而生、应改革而兴,必须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大局,坚定“三个者”的战略定位,以党建引领,紧扣改革、发展、稳定三条主线,创造地开展工作。

  强核心,强化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国资公司姓党姓国,推动改革攻坚,必须以党建为统领,牢牢牵住加强党建这个“牛鼻子”,牢牢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在提升决策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上做足文章,强化理论武装、建强基层支部、严肃组织生活、用好党建考核。在推动整合中,同步考察干部、酝酿班子,把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党组织能不能当好攻坚堡垒作为评价班子的重要标尺。三年来,我们调整交流了一大批干部,配齐了82个党组织书记,建立了30多个党建联系点和示范点,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用“三个一批”提升队伍素质,构建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持续释放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谋发展,做好活力的“加法”。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国资公司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创新“动力源”。借鉴江铜“三自”试点模式(自主拓展、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对列入“创新发展一批”的企业,动态调整自主经营权限,推进员工持股试点和职业经理人试点,建立“容错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放大创新空间。二是下好资产“先手棋”。借鉴诚通集团改革经验,建立资产处置系统平台,探索一整套人资分离、要素分解、重新配置模式,使资产“流动”起来,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三是做强发展“助推器”。参考重庆渝康公司做法,以自有资产为“纽带”撬动银行资金,做实公司系统“资金池”,提高资本流动性,通过银行融资、股权投资、项目并购、资产重组,助推产业经营板块、资产经营板块做强做优做大。

  聚主业,推动改革做“减法”。习总书记教导我们,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做“减法”也是一种创新,减去包袱、减去存量风险,轻装上阵谋发展。一是去“空壳”,清“僵尸”。借鉴重庆模式,清理分支机构剪去“繁枝末节”,整顿一门多牌、厘清内部股权,压减管理层级,清理关闭无效低效企业。二是聚资源,强“筋骨”。学习江西大成模式,搭建“大屋顶”,坐实“小屋顶”,推广国富公司“抱团取暖”整合经验,分板块、分业务加力推动企业重组整合,重构集约管理与归集效应,抓主历史机遇,做实“3+2”产业格局。三是强管理,促“双降”。参考首旅集团经验,放管结合,有破有立。破除接收企业长期“管而不监、监而不严”格局,构建规范、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用“严”字立规矩,控费用、压开支、化债务,降低两金占比,堵住“出血点”,消灭亏损源,为改革突破赢得主动。

  夯基础,维护稳定大局。移交企业大多主业萎缩、经营困难、遗留问题严重,推进改革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也必然会“伤筋动骨”,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和风险,我们既要坚守底线,坚决维护出资人利益,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动回应职工诉求,着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职工的现实问题,认真总结长元、万代等企业息访经验,形成一整套具有国资公司鲜明特色的稳控机制,坚决当好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防火墙”。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在更高层次来思考国企改革问题,跳出国企看国企,学懂、弄通、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更宽广视野、更长远眼光谋划好湖南国资公司的改革实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告诫我们:“不能因为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行进在改革路上的国资人,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脚踏实地推动国企改革,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谢谢大家。


责编:毛乐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建工作处(党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地址:长沙市五一大道351号长沙市省政府二院内 Email:gzwzzb@126.com 电话:(0731)82211473
传真:(0731)82211473 邮编:410011 湖南省国资委值班室电话:(0731)82211158